“美国是俄乌冲突大赢家 而欧洲是输家”******
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欧盟出于安全忧虑与美国展现出应激性的抱团姿态,先后对俄罗斯施加9轮制裁。然而,随着危机拉锯式延续,冲突烈度不见降低,欧洲强烈感受到对俄制裁带来的反噬效应——能源价格飙升,物价大幅上涨,社会矛盾加剧。而美国此时却趁火打劫,不仅向欧洲高价出售天然气和军火,还通过包含巨额产业补贴和遏制竞争的霸道法案《通胀削减法案》与《2022芯片与科学法案》,严重伤及欧洲利益,引发欧洲多国强烈不满。不少媒体认为,美国将盟友置于剧烈地缘冲突的前沿,成了这场危机的最大赢家。
戴高乐之孙:美国从对俄经济战中受益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的孙子皮埃尔·戴高乐近日表示,美国通过助长俄乌冲突并对俄发动一场有预谋的经济战来使自己受益、使欧洲人受苦。皮埃尔·戴高乐在接受法俄对话协会采访时表示,引发俄乌冲突的是美国和北约,不幸的是,美国持续推动军事升级。他认为,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能源出口实施限制,美国以高出国内数倍的价格将天然气卖给欧洲,加剧了欧洲金融和能源危机,使“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受到影响”。此外,从对俄制裁的规模和数量来看,这些是提前很长时间就组织好的。这场经济战不仅使乌克兰民众受苦,也使欧洲其他国家民众受苦,而美国却从中受益。
美媒:寒冬降临 美国将大捞一笔
美国《欧亚评论》发表文章说,随着寒冬的降临,美国将大捞一笔。文章指出,美国向欧洲供应天然气等能源,这不会比俄罗斯能源成本更低,将使欧洲民众的日常生活开支大增,但美方却口口声声说,这是在帮助欧洲度过冬季,实际上,这些利润丰厚的能源交易将使富有的美国能源生产商更加富有。对美国军火工业和能源企业来说,俄乌冲突是他们乐见的局面。此外,美国还能在经济和全球实力方面削弱俄罗斯。
英媒:美国再次通过欧洲的战争渔利
英国iNews网站刊文指出,美国已经将这场战争变成了代理人战争,一场可以在没有任何美军伤亡的情况下进行的战争,美国趁机巧取豪夺掏空欧洲,导致欧洲面临的不仅仅是暂时的经济困难,而是对欧洲工业的沉重打击,长久无法恢复。
文章还说,美国是俄乌冲突的大赢家,而欧洲是输家。20世纪,美国就是在欧洲的分裂、热战和冷战交织中获利而变得强大。而这一次,美国再次通过陷入战争的欧洲获利。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把这场冲突描绘成一场正义的战争,去掩盖了美国的真实意图。
总书记贺信鼓舞人心 新闻传播学界期待七秩中新再出发******
中新网北京9月28日电 “总书记在贺信中肯定70年来中新社坚持爱国主义报道方针,坚持为侨服务,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一名老归侨,我深有感触。我的微信群中有一个以海外亲戚为主的亲友群,他们经常会谈到中国的话题,其获取的信息源头离不开中新社的传播平台和传播渠道。”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名誉院长范以锦说。
中国新闻传播学界专家们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年的贺信既是赋予中新社新时代新使命,也为新形势下中国媒体更好地开展国际传播指明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说,贺信对中新社来说是一个新起点,对中国国际传播创新改革也有重要意义。总书记在贺信中指明了创新话语体系、加快融合发展、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等发展方向。他认为,中新社的话语体系本身就有特色,在国际传播的探索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官话民说、中话西说、长话短说、空话不说”的中新风格,成为中新社的一张名片。在融媒体时代,强调柔和性与亲和力的“中新体”也面临转型升级,既要面向互联网做好话语方式转换,又要因应新时代国际传播形势变化、海外新生代用户特征变化转换话语方式。
“70年来,中新社在面向海外华侨华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方面作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长期从事海外华文媒体研究的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表示,目前中国面临着全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和国际舆论环境,在推动中外文明交流、民心相通方面,在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方面,中新社被赋予新的期许,这也是中国对外传播事业在新形势下所应担负的新使命。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表示,有三个关键词,是中新社做好国际传播传统业务,也是未来发力的焦点。一是情感,做好基于情感的内容和基于情感的传播体系构建,在中新社的发展过程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立足点,也是有效提升报道亲和力的原点;二是文明,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讲好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故事,唤起受众心中的中华文明共识,进而增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三是未来,面向Z世代以更灵活的传播机制、更丰富的传播样态,做立足未来的国际传播文章。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周勇对贺信中提及的“推动中外文明交流、民心相通”印象深刻。中新社近年来开设了大型学理性栏目“东西问”,推动东西方文明互鉴。周勇认为,面向新时代国家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面向新技术的革命性挑战、面向全球化的深刻变局,中国的国际传播要锚定“以中国为根本,以世界为面向”这一基点,从信息型传播进而到中国思想、中国主张和中国智慧的思想型传播,从而达到深层次、直抵精神层面的文化交往与文明交流。
增强报道亲和力和实效性,是总书记对中新社提出的明确要求。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洪忠表示,这就要求在不同国家使用适应当地的话语表达方式开展传播,充分利用不同媒介渠道进行传播。在移动互联时代,还要关注海外大型社交媒体之外的垂直类新媒体,广泛深入不同国家、不同层次的民众。
“‘东西问’这样的品牌可以打造两三个,扩大影响力。”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社长张毓强教授表示,贺信是对中新社的鼓舞和鞭策。中新社应以此为契机,聚焦自身优势和特色,无论是报道业务还是产业发展,无论是海外渠道拓展还是国内扩大影响,都要做大做强。中新社的天然优势是联系华侨华人,要深入了解Z世代华侨华人的变化,进而对信息传播方式、内容生产做出相应改变,加快改革创新,让新闻产品精准到达目标受众。
总书记在贺信中还要求中新社积极联系海外华文媒体,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曾长期从事新闻采编和管理工作的范以锦期待中新社继续巩固发展好自建平台,并借助商业平台等各类传播渠道,进一步拓宽连接用户的覆盖面,增进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的爱国爱乡之情,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献计出力。(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